李社勇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中原协作组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首届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委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曾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学习。
擅长:儿童保健与身高管理,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等常见儿童内分泌疾病及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疾病的诊疗。
聚焦矮小症,不做坑娃的妈
聚焦矮小症
寒假即将到了,你是否关注到孩子相比同龄儿的身高变化?是否意识到矮小症已经不知不觉找上了你的孩子?
目前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高达9.9%,总数居全球第二,全国4-15岁生长发育迟缓的矮小患儿总数约为700万人。而全国接受矮小症系统治疗的病例只有3万人左右,治疗率不足1%。
01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
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02
矮小症的判断
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4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分泌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养成规律。一般从身材上,可以初步评估是否可能存在生长缺陷,而上述激素情况对今后的生长发育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年生长速率是否达标,有其科学的判定标准。建议家长在幼儿期,可以每两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对于0~3岁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6厘米/年,就需要及时看医生了。
03
家长误区
调查发现,97%的身材矮小青少年家长不认为孩子个子矮是病,只有1.6%的家长意识到可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超过20%的家长没采取过任何措施来应对孩子矮小。
关注儿童身高,您是否在坑娃的路上越走越远......
目前,普遍有以下几种误区普遍存在家长当中:
1.营养品促生长?保健品助长高?误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宣称增高作用的保健品,其中绝大部分是夸大宣传,实际上并没有所宣传的疗效。有一部分保健品含有维生素D、锌、钙、赖氨酸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长高的作用,但效果有限,而且有一些含有性激素的增高产品,短期内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但是会使骨骺加速闭合,骨骺一旦闭合身高增长就会停止,并有可能出现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切勿盲目“助长”。
2.二十三,还窜一窜?误区!
“二十三窜一窜”实际上是晚长的另一种说法,晚长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不是每个矮身材的孩子都是晚长。晚长的孩子骨龄是落后的,家庭中往往有晚长的,特别是父母是晚长。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孩子一定是晚长,但如果孩子骨龄不落后肯定不是晚长。晚长这种传统观念误导了很多家长,错过了治疗时机。
3.父母双方都不矮,孩子也不会矮?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夫妻身高不差,孩子也不可能矮!其实孩子身高不光是受遗传影响,还有各种后天疾病,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都会影响孩子身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越来越多,也会让孩子长不高。
郑重提醒:4--12岁是矮小身材黄金干预期
引起身材矮小常见疾病有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宫内发育迟缓、小于胎龄儿;家族性矮小;骨骼系统疾病:软骨发育不良等;染色体疾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等;还有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粘多糖病、特殊类型;佝偻病、全身各系统慢性疾病、心理障碍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等。
如果发现孩子个矮,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导致矮身材的原因,及时干预。早发现早治疗,切勿错过最佳干预期。
聚焦矮小症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李社勇副主任医师强调:矮小症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自闭、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在班级中倒数而不愿上学;此外,身材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交际和婚恋。全国矮小人联谊会的一项内部调查显示:72%的矮小人只有初中文化,68%的矮小人没有稳定和较体面的工作,100%的矮小人遭遇过就业歧视,矮小人的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成年婚恋率仅为15%。所以家长平时应该多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带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否则很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