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诸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兼任复旦儿科医联体医院 学术主任。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治基金会儿童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年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亚太儿
科内分泌学会(APPES)、国际儿童⻘少年糖尿病学会(ISPAD)会员
加拿大 UBC 大学访问学者
擅⻓儿科内分泌疾病诊疗,如生⻓发育落后、性早熟、儿童糖尿病等,有较丰富的诊疗经验
我的身体我做主,不能让“再等等”影响身高
昨天诊室里来了一对父子,爸爸非常焦急,父子相视,并没有太多交流,孩子一直埋头看手机,男孩已经13岁,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长得和爸爸挺像,两人站在一起,儿子比爸爸矮了半个头,就诊的原因是男孩13岁了,身高偏矮,最近几个月基本不长个,目前身高160cm。
身高,对于男孩来说显得更加重要,爸爸着急的说“医生还有办法干预吗?”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询问最近情况,看了他所有的检查报告,果然得到了我最担心的答案,一年前发育就开始了。看了骨龄片,目前骨龄已经17岁了,发育也进入到了晚期,只好先给他们一点心理准备,“可能身高要定型了,骨龄片子来看,骨龄已经17岁了,发育也结束了,长高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已经基本定型不长个了。”
听到这个结果,爸爸的眼泪都在眼眶打转,声音颤抖地说“真的没有办法了?”看他悲伤的样子,只能安慰安慰他。细聊起来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儿子身高一直偏矮,2年前开始发育也比较早,曾经来咨询过医生,做了检查,医生意见是需要治疗,不然身高会有影响。但是爸爸坚信孩子会晚长,就像他一样,妈妈也不同意治疗,因为听人家说副作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发育,导致骨骼脆弱,主要就是害怕别人说的副作用,想要再观察观察。然后就是这样一个结果,父母后悔的不得了,悔不当初。
又是“听人说”,我再观察观察,这最让我崩溃的一个词,当时医生就建议及早治疗,因为当时已经发育了,就是因为再等等,错过了长高的关键期。
身高问题被耽误影响虽然大,但至少不危及生命,如果是其他疾病呢?比如心梗要不要装支架,装了以后要不要长期服药,高血压和糖尿病要不要吃药,这些事关生命的大事,都要听从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建议,而不是有人说或者再等等。
可能“有人说”的流行是因为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对专业性的怀疑,再等等,还对孩子的自然生长抱有一定的期望,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的行为影响了整体专业人士的形象。还有就是从自身的发育情况来判断孩子的发育情况,其实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改变,现在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这一辈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还是要多听听不同专业人士的意见,好过网上和隔壁邻居的支招。多看几个专家门诊,可能是最简单的办法了,同时居家观察的时候,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生长速率是否有明显的加速,这些问题都要关注到。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