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特发性矮小症 【湖南省人民医院】刘珊珊:长高不放假,寒假长高大作战来了

【湖南省人民医院】刘珊珊:长高不放假,寒假长高大作战来了

402    2022-12-20 17:09:01    刘珊珊   


b4363d04103b3c42549ebc24d0ca2c4d-sz_668.svg?_tn_usage_=tn-image

专家简介

29206_yrg3_8478.png


刘珊珊

湖南省人民医院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儿科学硕士学位

  •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生,湖南省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儿科学副组长。

  • 拥有近30年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医学知识全面,个人沟通能力强。对于儿内科常见疾病,尤其是生长发育异常(包括矮小症,性早熟),营养不良,食物过敏,睡眠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等等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长高不放假,寒假长高大作战来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下半学期宣告结束,寒假来了,年关将近,走亲访友的日子也近了,而亲戚朋友间聚会话题总离不开关心孩子,“孩子这学期成绩怎么样”,“你家孩子长得真好,白白胖胖的”。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成绩有成绩单来评估,那怎么判断自己家孩子生长正不正常?

32745_bl10_9017.png



1. 生长情况判断有标准

关于生长情况的判断,妈妈们常常说:我们家孩子不如谁家孩子长得胖、不如谁家孩子长得高、不如谁家孩子吃得多——往往以身边邻居或者朋友家小孩作为参照。但生长情况的的参考对象不应该是别的孩子的身高体重,需要知道正确的科学评估方法--生长标准对照表。

体重

 体重是评估生长的敏感数据,极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体重测量可以在家选择相对固定时间(是否刚吃饱也要统一)、尽量脱光衣服,选择同一个称来测量,我们需要记录的是变化,而不是一个绝对值。关注是原来多少,长了多少,变化多少。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重的增长规律,在出生后第一年是增长最快的一年,为生长的第一个高峰。体重增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减缓。体重增长是一个非匀速增长的过程。


体重快速增长,心肺功能无法快速增长,过快增长的体重会造成心肺功能很大的负担,发育会出问题,胖小子并不是好事。

有的家长关心,孩子一个月该长几斤。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复制式生长的,不要跟别家孩子比较,只需关注自家孩子的变化。

 

身高(长)

身高(长),躺着量的叫身长(2岁前),站着量的叫身高(2岁及以上),两个测量方法会有一些差异,由于姿势问题,骨头之间紧密度不一致。


两岁前的孩子,在医院测量大多不配合,哭闹挣扎都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家长可以选择在家测量身长,建议在孩子睡熟的时候,利用两本书,一本顶头顶,一本顶脚底,测量两本书之间距离来测量。两岁以后的孩子能够站着量了,测量数据就相对准确。



不同生长阶段的身高发育特点

1、婴幼儿期(0—3岁)

婴幼儿期(3岁以下--快速生长期):出生至3岁,是孩子快速成长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第二年生长速度为10厘米。此期主要是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调控。

 

2、儿童期

包括学龄前期(3-6或7岁)和学龄期(6或7岁-11岁或12岁)。正常儿童在4岁以后的身高增长速率开始逐年有所下降,于青春期前期达到最低点,约5-5.5厘米/年。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儿童期生长的主要调控因素,这一时期,部分孩子容易产生儿童早熟。

 

3、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这一时段,这是从儿童转变为成人的阶段。青春期的开始年龄取决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启动的迟早,通常女孩在10-12岁时开始,男孩则在12-14岁时开始,较女孩迟2年。青春期平均持续6-7年左右,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孩身高增长可获得25-28厘米左右,女孩身高增长可获得25厘米左右。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是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基础。

32804_2iai_5009.png



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可用于评估超重和肥胖,只作为有效的筛查工具,而不是诊断工具。对于儿童而言,BMI具有年龄和性别特异性,所以需要使用曲线进行测量,在正常范围即可,无需苛求50%标准值,超重、过轻需警惕,BMI值在17-24之间都可以,且BMI曲线并不是匀速上升的,正常曲线是一个勾状的。

 

 

如何突破遗传身高让孩子长高个?

生长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基本上受基因调控,但基因的表达也可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1、母体的营养、内分泌功能和疾病等情况,均与胚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2、日常饮食和营养成分摄入是否合适;

3、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长期情绪压抑将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4、细胞自身不能接受激素或生长因子的调控而增值分化,亦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缺陷可造成软骨发育不全等。

 

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1、充足的睡眠

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建议12岁之前的孩子睡9个小时,不建议早上6点之前叫醒孩子。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通常人在睡眠时,脑中的生长激素分泌较多,这些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增长的作用。孩子只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清醒时并不分泌,因此,睡眠对孩子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另外,要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最好不要开灯睡觉。有的家长总是在孩子睡着之后打扫卫生、看电视,发出很大响声,是不利于孩子睡眠的。

 

2、适度运动

   个子长高是由于长骨两端的骺软骨不断生长的缘故。而骺软骨生长,一方面要靠身体吸收足够的营养,包括无机盐、钙、磷等;另一方面要靠身体中的内分泌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和黄体生成素以及性激素的调节。这样,骺软骨不断地生长,人就长高了。


适量的体育锻炼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运动后半小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这里所说的锻炼不仅是体育运动,还包括孩子的坐、爬、走等活动,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为他选择适合的运动。年龄大的孩子可以打篮球、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一般来说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都可以,但是要避免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


运动一定要适度,过度运动会使宝宝的肌肉因为过度伸展而失去弹性,反而限制了宝宝的生长。要切实了解宝宝的运动量,为宝宝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才能更好地长高。那怎样可以知道宝宝适合多大的运动量呢?


可以尝试给宝宝安排一个运动项目,给宝宝测一下心律并记录下来,再让宝宝开始运动,运动结束后再测一下宝宝的心率变化,如果加快不超过宝宝原有心率的一倍,并在停止运动后,心率很快就恢复了,这种量的运动就对宝宝适合。

 

3、合理饮食

总的来说,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的营养摄入非常重要。首先是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含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等;其次是钙、磷等矿物质,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包含牛奶、虾皮、豆制品、排骨、骨头汤、海带、紫菜等;第三是微量元素,其中锌除了有助于长高,还有助于保持正常味觉和食欲,富含锌的食物以牡蛎、鲱鱼等海鲜产品最高,其次为肝、肉、禽蛋、全麦、糙米、大豆、花生、白菜、萝卜等;此外还应该多吃富含赖氨酸、精氨酸、牛磺酸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牡蛎、海带、菠菜、西红柿、芹菜、胡萝卜、柑橘、小米、荞麦等。

32803_yfz1_4822.png



专家提示,除了合理的营养摄入,还有一些长高的饮食禁忌,家长要记牢: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含盐分高的食品(腌制食品、火腿肠、辣条等);尽量不要吃糖果,不要喝甜饮料;吃饭时少喝水;拒绝垃圾食品。

 

孩子饮食注意事项有什么?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使大脑对刺激的反应变得灵活,提高脑神经的灵敏程度,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除了直接服用维生素C片,还可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萝卜、柑橘、苹果、大枣等。

 

自然糖分食物可多吃

孩子的代谢机能旺盛,相应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消耗就会加大。因此,家长们可以用加餐的方式给孩子补充热量和营养物质。加餐食品可选葡萄干、果脯、花生米、红薯干、栗子、蜂蜜水等含有自然糖分的食品。

 

   钙质要充足

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补钙最好采用食补法,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萝卜、胡萝卜、海带、芥菜、田螺、虾皮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糕点,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代谢。

 

植物性脂肪食品常吃

脂肪既可以滋润整个身体,还能经代谢转化为脑的结构物质,扩大脑容量。因此,给孩子提供足量的植物脂肪是非常必要的。平时吃些富含植物脂肪的小食品,如松子、花生米、核桃仁、葵花子等。

 

不要盲目进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个子就要多吃补品,于是给孩子买了许多钙片,时不时地还给孩子泡点西洋参茶。实际上,人体吸收钙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的钙并不会被人体吸收,自然也起不到补钙的效果。而正常的家庭每天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生长的钙需求量,没有必要大量补钙。而且孩子不能吃人参、蜂王浆等补品,容易早熟。

 

最后,遗传影响孩子身高的70%,各位宝爸宝妈也不要过度在意孩子的身高,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

32802_kkcv_6323.png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