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遗传代谢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曾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进修学习。
精通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常规,尤其对儿童糖尿病、矮小症、肥胖症、甲状腺、性腺及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现任武汉医学会第七届内分泌学分会第一届甲状腺专业学组委员。多次参加院内外病例比赛,曾获得第四届“薪火相传”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优秀示教病例规范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生长发育科普-钙剂
首先,如何评估宝宝是否缺钙?
1.孩子缺钙吗?
虽然血清钙检测的指标稳定性理论上较高,但通常不作为钙营养检测的指标。更多出现在检测电解质紊乱或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期间的代谢反应。离子钙的检测本质上是为了检测体内电解质的变化。可以抽血或骨密度检测孩子的钙含量,通常钙含量为2.25-2.75mmol/L。如果低于这个值,则认为孩子缺钙。此外,在检测缺钙儿童的磷含量时,也会发现异常。此外,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肢体抽搐、睡眠不适感、磨牙等症状,或者是否有下肢弯曲异常、囱门闭合不完全等症状。
其他检测:检测25羟维生素D3水平,如果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则表明孩子缺钙。影像学检查:如长骨骨骺骨x线检查、x线片检查,可发现骨骺软骨明显增宽,x线片长骨钙化端也会明显消失。
2.缺钙的危害
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长期缺钙,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一般认为缺钙影响并不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长期缺钙会影响青少年时期的身高和体型,增加中老年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甚至影响情绪的稳定,导致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背痛酸涩、抽筋、失眠等问题。
3.钙的来源
钙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钙的来源依赖于口服,包括食物、强化食品、药物、营养补充剂等。中间钙摄取量比较容易确定,而吸收量则不容易确定,受各方面影响。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是,肠道是膳食钙吸收的主要器官。钙的吸收有两种方式,由1,25二羟维生素D调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维生素D。除此之外,血液中的钙,特别是离子钙,还广泛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凝血,维持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等。
4.食物胜于药物
补钙,食物比药物好!但一定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盐。曾经有一种说法叫“少吃盐=补充更多的钙”,这实际上是有道理的。当钠摄入过多时,身体会试图排出钠,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大约每吃6克盐,你就会失去40-60毫克钙。其他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也表明,摄入高钠不仅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导致钙的流失,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药物补钙,补钙的药物很多,包括水剂、颗粒剂、片剂。另外,有乳酸钙、碳酸钙等,要根据孩子的口味挑选合适的药物。钙的品种很多,只需要选择宝宝能接受口感的钙即可。此外要注意,给予口服钙剂的时间要合理,因为钙剂可以通过食物获得,所以想要钙剂吸收得更好,建议在两顿食物中间口服钙剂,或晚餐后1-2小时以上、睡觉前口服钙剂,但是不要太晚。
还要补充维生素D,钙的吸收、利用都需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所以宝宝要补充维生素D,根据孩子的年龄酌情补充。另外,要多外出活动,多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