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其他疾病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陆炜 :罕见病-Dup15q综合征病例分析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陆炜 :罕见病-Dup15q综合征病例分析

826    2022-12-15 13:56:02    陆炜    儿童, 内分泌


b4363d04103b3c42549ebc24d0ca2c4d-sz_668.svg?_tn_usage_=tn-image

专家简介


21928_aigp_8654.png

陆炜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医师。

  • 先后赴美国Baylor医学院分子与人类遗传系、美国Boston儿童医院遗传系及内分泌科进修学习。

  •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内分泌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 擅长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内分泌遗传综合征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罕见病-Dup15q综合征病例分析

染色体15q11.2-13.1重复综合征(dup15q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可识别的综合征,由15q11.2-13.1染色体部分(也称为Prader-Willi/Angelman临界区(PWACR))的重复引起这些复制,通常以两种形式之一出现。包括额外的等双着丝粒15染色体,缩写为idic(15),或间质复制15,缩写为int dup(15)。

 

Dup15q综合征

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降低、粗细运动延迟、可变智力残疾(ID)、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些临床发现可能在人与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受是否遗传自个体的母亲或父亲(起源父母)以及PWACR的拷贝数的影响。那些具有母系来源的idic(15)的患者间质三倍体通常比具有int-dup的三倍体受到更严重的影响,甚至在基于断点的类似重复的分子组中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一些表型特征,如ASD,在母体idic(15)或延伸到PWACR.idic(15)之外的较大(>5-Mb)间质重复的个体中更为一致地观察到,迄今为止报告的染色体几乎完全是母体来源,因此父系来源的idic(15)的表型未知。具有父系来源的int dup(15)的个体通常不会表现出dup15q综合征的全部表型。

 

病例介绍

远在20世纪90年代末时期,当涉及PWS/AS区域反向重复的母系遗传额外标记物与孤独症、ID和微妙但尚未识别的临床表型相关时,这种疾病首次发掘表现出来。

 

但是当时基于断点(BP)具有相似dup15q染色体的两个个体在能力上可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实际大多数dup15q综合征患者中,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以下特征。

 

当患有dup15q的新生儿和婴儿的张力过低与喂养困难有关的症状时,大多数儿童表现为:肿胀和精细运动延迟。虽然儿童时期的低肌张力(肌张力过低)会损害运动发育,但大多数儿童在两岁到三岁后是都可以独立行走(除了间质性重复畸形儿童年龄较小)。

 

那么在基础广泛或共济失调的步态很常见的。精细和粗略运动技能的延迟和持续损害对适应性生活技能会有所影响,并且将dup15q综合征儿童与非综合征性ASD儿童区分开。儿童早期的全球发育迟缓几乎是普遍的。这可以更具体地诊断为五岁以后的智力障碍。

 

大多数具有dup15q功能的儿童和成人在中度至重度智力障碍范围内。但是,会存在一些可变性,在具有间隙重复的患者中看到的认知能力范围更高。


21533_xkao_9840.png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