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腺病毒
最近泳池腺病毒感染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时140余名孩子上完游泳课后出现高烧咳嗽,检查后发现多名孩子都是腺病毒感染。其实每年腺病毒感染的事例并不少见,但仍然没有引起很多家长朋友们的警觉。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腺病毒:腺病毒是什么?腺病毒感染后需要如何治疗?
腺病毒全名是人腺病毒,是一种 DNA 病毒,1953 年首次发现。最开始是从健康人萎缩的扁桃腺组织当中分离培养出来的,所以才叫做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球形结构的病毒。腺病毒的直径约为70~90nm,主要是有252个壳粒,呈20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约为7~9nm。腺病毒中含有13%的DNA以及87%的蛋白质。目前已知的人体腺病毒有52种。
它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均为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元凶之一。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 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腺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在空气中保持半小时,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则非常容易感染。另外,腺病毒还可经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即通过粪便、被病原体污染的水、食物、衣物等传播,或者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传播。儿童游泳池潮湿拥挤,感染病毒的孩子不小心打个喷嚏、在水中洗个手或因没来得及在水中解了小便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腺病毒感染和再次传播。
对于平日体质较好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腺病毒感染后多可自行痊愈,常见的轻症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咳嗽、咽炎、水样便及呕吐等,一般会持续 7~12天,针对这类情况一般的对症治疗就可以:注意多休息,多喝热水,退热止咳,调节肠道菌群,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等。若孩子出现反复持续高热,咳嗽频繁而剧烈,引起惊厥、甚至面色苍白、呼吸浅快、精神萎靡、异常烦躁或粘人等症状时,应警惕腺病毒肺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视情况予以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机械通气等治疗。
腺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感染腺病毒之后通常会出现发烧、咳嗽咳痰、腹泻等症状,出现症状之后需要对症用药治疗。
平日需做好个人预防。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消毒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用手肘遮住口鼻;避免和他人共用杯子、餐具;不带或是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泳池游泳;必须去公共泳池游泳时,也要选择有卫生许可证且日常卫生工作意识较强的泳池;若身边有人确诊了腺病毒感染,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