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手足口病又来了
每年4-6月份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时期,不少宝爸宝妈都会焦急地带着长满疱疹的孩子来医院就诊,对于医生给出的“手足口病”诊断及让其带宝宝回家隔离观察的医嘱常常疑惑无比,对于新闻报道的一些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无比恐慌。接下来我们便来讲述一下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造成流行。
2、手足口病有怎样的表现?
急性起病初期和感冒症状类似,可伴或不伴发热,多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大多数轻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肛周处出现散发性的斑丘疹或疱疹,多在1周内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持续高热,面色苍白、皮肤花斑纹、呼吸增快并浅促甚至呼吸困难,可伴头痛呕吐、精神委靡、嗜睡或激惹、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等。
3、发现孩子手足口病怎么处理?
轻型患儿应在医生评估后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勤洗手,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但即便是轻型患儿,具有以下表现者(尤其3 岁以下的患儿),仍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⑦高血糖。
重症患儿应该尽早住院隔离,进行维持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抢救治疗,同时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加强相关对症治疗。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射手足口病的疫苗,小儿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孩子产生针对手足口病毒的特异性的抗体,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二、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以后,一定要用肥皂水洗手;
三、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婴儿奶瓶、奶嘴或者碗筷都要充分清洗。玩具及个人卫生用品,包括餐具进行清洁消毒,还要做好通风和勤晒;
四、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避免带孩子到人流密集场所,要去空气流通的地方;
四、幼儿园需要做好孩子的每日晨检,对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常规的晨检,不可大意。如果发生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不可在幼儿园常规上学;
五、平时注意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给孩子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