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娜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副主任医师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17年,擅长治疗儿童癫痫、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对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儿童保健、儿童康复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发表中英文科研及教学论文18篇。
关于新生儿睡眠对身高的影响
从宝宝出生到生后28天这段时间叫做新生儿期。这个时期宝宝的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外界的刺激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持续和重复的外界刺激使宝非常容易感觉疲劳,致使大脑皮层兴奋性更低,从而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在新生儿期宝宝除饿了要吃奶才醒来,或哭闹一会儿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一般来说,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18-22个小时左右。
经过各国心理学家仔细观察研究证实:按照新生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宝宝的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安静睡眠和活动睡眠,还有一种状态是介于睡眠和觉醒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瞌睡。
在睡眠的过程中,宝宝并不是简单的由浅入深睡眠,深睡眠和浅睡眠是交替进行的。安静睡眠状态时,宝宝的面部肌肉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活动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呼吸也是很均匀的,此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活动睡眠状态时,眼通常是闭合的,仅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睑有时颤动,经常可见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手臂、腿和整个身体偶尔有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扮怪相、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宝宝在醒前通常处于这种活动睡眠状态。而瞌睡状态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合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目光变呆滞,反应迟钝,有时微笑、皱眉或撅起嘴唇,常伴有轻度惊跳。当小宝宝处于这种睡眠状态时,要尽量保证他安静地睡觉,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一些小动作、小表情而误以为宝宝醒了,需要喂奶了而去打扰他。
当处在深睡状态时,宝宝的大脑运动很活跃,同时,身体所需要的各种激素也开始进行旺盛的分泌,生长激素正是在这个时候分泌的。生长激素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左右分泌最为旺盛,因此一定要确保宝宝在晚上10点进入深度睡眠,就要求宝宝至少要在8点之前入睡。特别是小孩子的深睡眠时间长,若不尽早入睡的话,身体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就在翻来覆去及做梦中被浪费掉了。
因为生长激素在宝宝处在睡眠状态时分泌得最旺盛,这就是说要睡觉才能让个子长得更高。因此,最好让宝宝在晚上8点以前入睡,若白天过得较为平淡的话,应该努力为宝宝营造能够睡得沉静安稳的睡眠环境,保证10点进入深度睡眠。
此外,由于晚上喂奶会打扰宝宝的睡眠,应该在出生后4个月开始,或者最晚在8个月以内就要停止进行夜间哺乳。通过固定入睡的时间与起床时间,从而创造稳定的睡眠周期,也可以令生长教素分泌时间略微加长。
如果宝宝晚上无法熟睡的话,会给大脑带来负担,即使在清醒的状态时也会出现发呆、打瞌睡的现象。由于宝宝还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睡眠不足时就会变得容易发脾气和性格怪僻,而且睡眠不足还会令大脑发育及机能出现问题。
此外,有些宝宝睡眠不足时反而会表现出比平时更加活跃的倾向。疲劳时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由于肾上腺素的作用会令精神变得更加兴奋、思路更加清晰,看起来宝宝更活跃了。但是,睡眠不足的时候还会令皮质醇激素分泌增多,皮质醇激素也具有唤醒大脑,令人更加充奋的作用,但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和能量。因此,睡眠不足的宝宝尽管身体处于一种疲倦状态,也不会乖乖地待着,而是变得注意力下降、行动散漫,同时逐渐消瘦,比别的宝宝长得更高就成了梦话了。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