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其他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陈志衡:孩子发热了咋办?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陈志衡:孩子发热了咋办?

1035    2022-12-14 17:50:46    陈志衡    儿童, 发热


b4363d04103b3c42549ebc24d0ca2c4d-sz_668.svg?_tn_usage_=tn-image

专家简介

33733_nibg_6391.png

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孩子发热了咋办

感冒、发烧是3岁以下孩子的“家常便饭”。孩子发烧,家长急得团团转,作为儿科医生,经常被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发烧了,该怎么办呢?”。发热是很多疾病初期的症状,退热不及时,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发热?广大家长朋友主要需掌握以下几点。

1.体温多少才算发热?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体温常高于成人水平,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饮食、室温过高、穿衣过厚、剧烈哭闹均导致体温增高。体温的正常范围因测量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于7岁的儿童多测量的是腋温,其正常范围是36—37℃;小于7岁的儿童测量肛温,其正常范围是36.5—37.7℃。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可称为发热,低于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2.体温多少时可“物理降温”?该怎么“物理降温”?

肛温39℃以下时(既往有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在肛温38.5℃以下时)可以物理降温。简单可行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散热降温法:小儿高热时,若周围环境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开衣服等是促进人体散热的最好办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2)温水擦浴:解开患儿衣服,如室温在22℃以上可以脱去所有的衣服。用小毛巾在温水(32~34℃)中浸透,给患儿进行擦浴,持续擦洗前额部、枕部、颈部、腋窝、腹股沟部等大血管流经处及四肢20分钟左右;(注意:禁止擦拭胸前区、腹及后颈部,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3)温水洗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空气或直吹风,室温24~2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量体温。注意患儿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4)温水浸足法:用低于体温2~3℃的温水浸泡双足30分钟。

3.体温多少时服药?服用什么药?会有什么副反应吗?

患儿测量肛温在39℃以上时(既往有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在肛温38.5℃以上时)就应该服用退烧药。适合小儿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退烧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布洛芬: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但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每24小时不超过4次。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据统计,应用该药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到l%。(2)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2岁以下使用需遵医嘱,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用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

Tips:(1)“尼美舒利”是否为儿科退热的安全用药?

尼美舒利:尼美舒利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该药可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交叉变态反应,对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因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引起多起严重不良反应,许多国家已禁止该药用于儿科。而该药的安全性问题仍未在我国儿科临床引起足够重视,故在有效而更安全的退热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尼美舒利不宜作为退热首选药物。

“激素”可否用于退热?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此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退热作用,并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通常应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控制严重感染。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

4.长期发热该怎么办?

长期发热为儿科的常见症状,多种病因均可导致发热,大多数病例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颅内感染等;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亢、风湿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白血病等。一般来说,在家服用退烧药控制体温最好连续不要超过3天,如果连续3天体温仍未降至正常,最好到医院就诊。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