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童保健中心
副主任医师
矮身材、性早熟等小儿内分泌疾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保健博士,任儿科儿童保健中心主任。
2007年起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对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擅长矮身材、性早熟等小儿内分泌疾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保健。
现任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学组常务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儿童生长发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省遗传学会委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委员。
发表SCI论文及CSCD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了《生长发育与儿童疾病》、《1000个您最想知道的育儿问题》。
事关所有7岁以下儿童!
当我们还沉浸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的困惑中时,殊不知,我国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新标准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替代原有《5 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同时废止。
专业版
1.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
规定了7岁以下儿童生长水平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适用于7岁以下儿童生长水平与营养状况的群体评价及个体评价。
2.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7岁以下儿童指出生到未满7周岁(<84月龄)之间的儿童。
3. 增加了儿童生长水平的评价方法,增加了头围的评价(见4.1,4.2)。
4. 更改了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见4.3)
5. 增加了评价指标的百分位数值(见附录A)
6.更改了评价指标的标准差数值(见附录B)
7.增加了0-3岁儿童头围的百分位数值和标准差数值(见表A.11,A.12,表B.11、B.12)。
该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通俗易懂版
1、 相比较2013年发布《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的标准,身高体重的评估标准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如下图,女孩的平均身高24月龄(2岁)从85.7cm上升到87cm;3岁从95.1cm上升到96.2cm,3岁半从99cm上升到100.1cm;图二:男孩的平均体重从出生时的3.3kg上升到3.5kg;3月龄从6.2kg上升到6.8kg,9月龄从8.9kg上升到9.4kg。简言之,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整体水平提高了。
2013标准
2022标准
2、如果要进行身高体重的评估,用最新版本的生长标准更能精准评价个体或者群体儿童的生长水平。
3、孩子的高矮胖瘦的评价不能但看一次结果,需要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定期进行生长发育测评,绘制个性化的生长曲线图,观察生长发育曲线变化是否正常,才对孩子的生长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生长曲线图1: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原因:辅食添加不当,牛奶蛋白过敏
生长曲线图2:身高增长进行性减慢
原因:生长激素缺乏症?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