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其他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陈志衡:暴发性心肌炎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陈志衡:暴发性心肌炎

69    2023-01-06 09:59:07    陈志衡   


7171_ycbh_4601.svg

专家简介

7172_uy0c_7772.png

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症病变,它起病十分隐匿,前驱症状常常与普通感冒看似无异,早期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猛,是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是儿科医生共同的噩梦。当然并非所有的感冒都会导致心肌炎,而普通感冒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概率更小,但即使是这微小的概率,自家孩子一旦碰上便是百分之百。所以加强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定义、症状、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才能让各位家长更早观察到孩子的异常情况,尽早预防或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是指突然发生的心肌严重炎症,是最危重的一种心肌炎,临床上患者起病初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很快出现乏力、胸闷、胸痛,进入晕厥、昏迷、抽搐、血压降低等心源性休克症状。


其最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包括:柯萨奇B病毒、微小病毒B19、人类疱疹病毒6型、腺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心肌细胞,当细胞过度反应杀灭病毒时,也会对人体内的心肌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全身血管炎症反应、过敏性反应、心脏毒素等异常免疫反应则可加速心肌炎暴发性进展。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好发于5-7岁,尤其是平时体质还不错的孩子,一旦病毒感染,更容易因自身免疫反应过度而患上暴发性心肌炎。初期症状很不典型,常伴有2至5天不等的前期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流涕、咽痛、腹泻等,之后可迅速出现如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等心肌受损表现。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发生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继发的多器官系统衰竭甚至猝死。很多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表现均为常见病症,极易被忽视。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该尽量让孩子少前往人群聚集地,外出佩戴好口罩,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一日三餐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并且学会观察孩子生活中的变化。婴幼儿吃奶无力、奶量突然减少、精神萎靡、面色发白、口唇发青,家长就需要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不舒服时,家属一定要及时询问清楚:突然间的厌食、胸闷胸痛、心慌、呼吸困难、与情绪及精神状态无关的频繁喘气及头晕等;活动后依然整日没精神,运动耐力较以往明显下降等情况下,家长一定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时,治疗上应该及时予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细胞(如遵医嘱口服大量维生素C,辅酶Q10)治疗促进心肌修复,必要时ECMO治疗,同时孩子应该卧床静养保证充足睡眠,监测好孩子的生命体征(呼吸、心跳、面色、精神状态),以及血清心肌酶,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7172_xzrh_6766.png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