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惟引
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 儿保科 主治医师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童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委员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协作组成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青少年儿童肥胖健康管理联盟成员湖南省发育行为儿科专委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简介
巨细胞病毒感染由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引起,CMV是人类先天性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机体内,当机体免疫力正常时呈潜伏感染状态。
发达国家先天性CMV感染占活产婴儿的0.5%~2%,是导致先天性耳聋和神经发育障碍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我国是CMV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CMV-IgG抗体阳性率高达95%左右。
巨细胞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CM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种:一是母婴传播;二是水平传播。母婴传播又包括:先天感染、围生期感染和产后感染。水平传播主要包括: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及性交传播。按照感染的次序分为:原发感染(即初次感染)和继发感染(内源性潜伏病毒激活,或再次感染外源性不同病毒株,或更大量的同种病毒株)。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分:①先天性感染,即母孕期初次感染或母孕期免疫力下降潜伏感染重新激活时,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称先天性感染;②新生儿出生时经产道吸入含CMV的分泌物为出生时感染;③出生后不久接触母亲含有CMV的唾液、尿液、摄入带病毒的母乳、输血引起的感染称出生后感染,由于母乳中CMV排毒率为58%~69%,因此摄入带病毒的母乳为生后感染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会有什么危害呢?
介绍了巨细胞病毒的感染途径,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危害性,从而引起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视。那么,让我们来认识不同感染途径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些什么表现:
1.先天性感染(宫内感染) ①母孕期为原发感染时,30~50%的胎儿被感染,可引起流产、死胎、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小于胎龄,其中10%~15%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现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20%~30%于新生儿期死亡,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衰竭或继发严重细菌感染;60%~90%留有后遗症,其中神经系统后遗症高达50%~90%。②母孕期为再发感染时,仅0.5%~3%的胎儿被感染,10%~15%有后遗症,且大多局限于听力受损。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呼吸窘迫、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皮肤瘀斑、血小板减少、贫血、脑膜脑炎、小头畸形等;
常见的后遗症有:感觉性神经性耳聋,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甚至脑性瘫痪、癫痫、视力障碍等。其中感觉性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多在1岁左右出现,常为双侧性,并进行性加重。
2.出生时或出生后感染,多数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肝炎和间质性肺炎,足月儿一般预后良好。
如何知道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呢?
目前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来确定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1.病毒分离;2.CMV标志物检测;3.检测血清中CMV-IgG、IgM、IgA抗体。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建议最好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开具检测并解读。
如何防治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呢?
目前更昔洛韦是治疗症状性先天性CMV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药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杀灭病毒,长期应用可引起耐药性及远期毒副作用,如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更昔洛韦的应有有严格的指征,如果怀疑自己的宝宝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治。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危害巨大,因此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也是每个妈妈关心的问题。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接触尿布或口腔分泌物后要用肥皂洗手;孕妇出现红细胞增多症症状时要检测CMV感染及咨询出生胎儿感染风险;抗体检测能证实孕前CMV感染;临近分娩的孕妇在子宫口或尿中发现CMV,进行剖宫产不能保证避免;母乳喂养的价值大于感染CMV的很小的可能性。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