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寒冷季节注意预防轮状病毒肠炎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急性重型婴幼儿腹泻可以造成婴幼儿衰竭而至死亡。婴幼儿腹泻病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
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以轮状病毒最常见,被称为轮状病毒肠炎。又俗称“秋季腹泻”。该病的主要特点是:1)好发于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的寒冷季节;2) 好发于6月~2岁小儿。4岁以后很少发生;3)幼儿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食物互相传染;4)最初只是表现为发热流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1~2天后立即出现呕吐、腹泻;5) 大便的特点是蛋花汤样,无腥臭,量多水多、次数多;6)本病大部分预后好,也有因为补液不正规出现严重脱水而至循环衰竭死亡,极个别患儿因为病毒侵犯脑部引起病毒性脑炎而出现惊厥,侵犯心脏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导致猝死。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 (除肺炎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传染性疾病,预防主要包括隔离病人,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经清洗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而且简单易行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为6个月至5岁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
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宝宝不小心患上该病后的处理有以下措施:1)喂养:暂时停止乳类喂养,改为豆类、或去乳糖的配方奶粉喂养;2) 止泻:口服肠道保护剂(蒙脱石散),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来减轻腹泻,千万不要给宝宝服用强力止泻药(洛哌丁胺);3) 慎用抗生素:因为该病是由病毒引起,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除非证明有细菌感染;4)对于腹泻严重的患儿,如果家长发现小儿精神差、嗜睡、无泪、无尿等情况,说明该患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病情严重,应该立即送入医院正规补液治疗。
本病的预防也很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国内已经应用,口服可刺激机体产生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尤其是重症腹泻唯一和最经济的手段,接种对象主要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2) 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3) 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避免交叉感染;4) 注意宝宝奶瓶、玩具定期消毒。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