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湘雅三医院儿科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因诊断及标准化分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2005年硕士毕业于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
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多项课题
主攻方向: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矮身材,性早熟,儿童保健,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
我尿床怎么啦?
自霸气侧漏的《尿床记》火遍全网后,“我尿床怎么啦”被洗脑循环,家长们这床单看来是不得不洗了!那么,尿床真的是一句“怎么啦”,可以略过的吗?
NO!宝宝频繁尿床,可能是遗尿症,家长们注意了!
什么是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5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出现2次夜间无自主意识状态下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尿床的儿童不归在其中。
遗尿症的分类有哪些?
一、按病因分类
原发性遗尿症:自幼开始尿床,之前没有持续6月以上不尿床的记录。
继发性遗尿症:之前有长达6月或更长时间不尿床,如今又再次出现尿床情况。
二、按伴随症状分类
非单症状性遗尿症:白天伴有一个及以上的下尿路症状。(尿频或排尿次数减少、尿急、尿失禁、排尿延迟等)
单症状性遗尿症:白天不伴有下尿路症状。
遗尿症的病因是什么?
遗尿症是由于夜间排尿量、夜间膀胱储存容量和睡眠唤醒能力之间的不匹配所致,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 若孩子膀胱储存容量正常,一旦缺少了“血管加压素”,夜间尿量增加,膀胱便不能储存多余的尿液;
◇ 若孩子膀胱储存容量偏小,则储存不了整晚正常分泌的尿液;
◇ 若孩子膀胱功能障碍、解剖因素影响或尿道感染,均可导致人体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得夜间尿量增加;
◇ 若充盈的膀胱没有及时向大脑传递需要排尿的信息,或大脑中枢发育迟缓不能及时刺激觉醒,无法使孩子从睡眠中醒来上厕所,那膀胱就会因充盈过度而自行排尿;
◇ 若孩子日常排便习惯不佳,粪便长期积压,便会压迫到膀胱,膀胱便会因为刺激而不自主排尿;
◇ 若孩子睡前精神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则会使得睡眠中枢控制紊乱,从而出现异态睡眠,常常不能从睡眠中唤醒;
◇ 若孩子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某种特定饮料,也会引起尿床。
频繁尿床的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敢带朋友回家玩耍,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逢年过节不敢在外过夜的行为,怕一觉醒来别人发现“湿的床单”。同时,孩子尿床也严重影响家长的生活质量及情绪。
遗尿有什么影响呢?
尿床对孩子的心理及社会影响较大。目前尿床困扰着6%-10%的7岁及以上儿童,使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极易受到伤害,并因此感到自责、内疚、尴尬等,这些不良情绪累积起来,会使得孩子产生自尊心受损、焦虑紧张、社交退缩、多动症等问题,若未及时引起重视,则可能会持续影响到成年。
尿床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睡眠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人体分泌生长激素往往在深睡眠后1小时内达到高峰,而尿床的孩子中常常伴有入睡潜伏期长、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焦虑、夜醒、白天困倦等问题,若深睡眠时长不足,日积月累则会因为生长激素相对不足而导致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
面对孩子遗尿的情况,目前仍有不少家属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诉求;也有家属“病急乱投医”,“圣水”、“猪膀胱”等民间偏方无所不试,硬逼着孩子咽苦水,也无法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更有家长认为“尿床”就是孩子的过错,不管不顾地责骂打罚孩子。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症状,它能够且应该得到妥善治疗,家属应该调整好自己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及时带孩子就诊并明确病因。
面对孩子遗尿应该怎么办?
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平衡
✓ 饮食:少油少盐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或富含钙的食物,晚餐至少与睡觉时间间隔2-3小时;
✓ 饮水:白天正常喝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不要忽视平日服用的饮水量,晚餐及餐后饮水量不宜过度,睡前1小时至睡后8小时限制水摄入;
✓ 排便:便秘与遗尿症有着一定关联,训练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适量饮水与餐后活动,均衡膳食结构,保证一定植物纤维素摄取,尽量少用导泄药物;
✓ 排尿:睡觉上床前排空膀胱,晚餐后至上床间至少排尿一次,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不憋尿;
✓ 睡眠: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改善睡眠环境,以温馨舒适为宜,避免强光刺激,日常鼓励孩子独自睡觉,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睡前不宜过量活动或看电视、玩手机等。
二、及时就诊,定期诊治及随访
✓ 6岁时开始应该积极就医,在医生帮助下尽早明确遗尿是心理、社会还是躯体原因所致,同时评估生长发育是否因此而受到影响,必要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 排尿前、排尿中进行尿控训练,视情况选择警报器、闹钟等措施,实行奖励机制,积极鼓励孩子自行起床排尿;
✓ 坚持写“排尿日记”,注意药物或干预措施的反应性,定期复诊评估药物效果,重视孩子的情绪及心理变化。
您的小孩身高达标了吗?
参考文献:
[1] 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 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 专家共识[J].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970–975.
[2]王广海, 江帆. 青少年睡眠健康及常见睡眠障碍[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733–736.
[3] 马艳立, 沈颖, 刘小梅. 儿童夜间遗尿症诊疗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 2018, 33:1348–1350.
[4] 耿新玲,吴建永,高和.与睡眠相关的脑结构.世界睡眠医学杂志[J]. 2015,42:105-109.
[5] Maternik M. Understanding of and misconceptions around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 fifindings from patient and physician surveys. J Pediatr Urol 2018;15(1):e1e37.
[6] Von Gontard A.Equit M. Comorbidity of ADHD and incontinence in children. Eur 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 2015;24(2): 127e40.
[7] Tryggve Neve´u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nocturnal enuresisdan updated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 2020;16,10e19.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