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民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是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童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委员,常德市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医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擅长儿童健康体检和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异常如矮小症、性早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和自闭症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性早熟的病因与分类
1.按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分类
按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可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性早熟3种类型。
1)真性性早熟: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并且功能亢进所致,在男性可排精,女性可排卵,故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其中,大部分是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称为特发性性早熟。只有少数患儿是因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或下丘脑、垂体、松果体部位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所致。
2)假性性早熟:由于体内某个病变部位产生性激素,或摄入外源性性激素,使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生殖器官提早发育、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在女孩甚至引起阴道出血。但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的大量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显著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患儿的下丘脑-垂体功能并未启动,故并不具备生殖能力。
3)部分性早熟:大多为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而不伴有其他性征的发育。可能与患儿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调节尚未建立,而有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一时性的水平增高有关。
2.按照患儿性征与性别分类
按照患儿出现的性征与其实际性别是否一致,将性早熟分为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两种类型。
1)同性性早熟:患儿的性征与其实际性别一致,见于大多数性早熟的患儿。
2)异性性早熟:患儿的性征与其实际性别相矛盾,如男孩出现乳房发育等女性化表现,或女孩出现阴蒂大、多毛及肌肉发达等男性化表现。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正常青春发育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即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发育。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性早熟?
孩子性早熟受性别、遗传先天性因素影响外,还有疾病、营养、生活环境、接触含激素物质等后天因素。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积极干预后天性因素,帮助孩子预防性早熟:
(1)控制饮食,远离肥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饮食越来越好,但是也加剧了肥胖,易诱发性早熟。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每日饮食,帮助孩子摄取合适的热量,避免由于营养过剩引起肥胖。每日饮食中肉、蛋、奶、菜、水果、粗粮、细粮多元化搭配,适当补充钙及VD 。既要让孩子吃得好,又不能吃太多,同时,要少吃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如炸鸡、炸薯条等零食。
(2)避免含激素物质。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含有雌激素,误食也会加速性早熟,如有“保健”“美容”功能的保健品、含有植物激素的蜂王浆、避孕药等,要避免孩子接触。
(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熬夜玩电脑、开灯睡觉,暴露在人造光源下,导致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可能会诱导性早熟。褪黑素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睡眠,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防止性早熟。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早睡的好习惯,不能熬夜玩手机、玩电脑;待孩子熟睡时,一定要关灯睡觉。
(4)增加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家长要给孩子安排每日运动,慢跑、跳绳、打篮球、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言情类电视剧、电影、小说。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