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病理、诊断与治疗 —— 基于 2023 ESC 指南》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病理、诊断与治疗 —— 基于 2023 ESC 指南》

813    2025-06-06 13:44:56   
20717_0olg_6042.png

1

摘要

20717_i7yg_7706.png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MV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约占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40-65%(COVADIS研究)。本文基于2023年ESC微循环障碍立场文件,结合最新循证证据,系统阐述CMVD的病理生理分型、诊断流程及靶向治疗策略。

2

诊断技术:超越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

20717_nk2j_8926.png

功能学评估金标准  

有创检查: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压力导丝测量(正常值>2.5)  

微循环阻力指数(IMR):≥25提示微循环障碍(DEFINE-FLOW研究)  

无创检查:  

心脏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排除心肌纤维化,MPR<1.5提示异常  

PET-CT:13N-氨水示踪剂定量心肌血流量(MBF)  

20718_3v2i_2847.png

新兴生物标志物

-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4.5ng/mL提示内皮炎症激活  

- 循环microRNA-92a:调控eNOS通路,与微血管痉挛相关  

3

靶向治疗策略  

20718_3zai_9650.png

1型CMVD:改善内皮功能

一线药物:  

雷诺嗪:通过抑制晚期钠电流改善微循环灌注(RIVER-PCI研究)  

尼可地尔:KATP通道开放剂,减少心绞痛发作(IONA研究)  

二线选择:  

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天抑制NLRP3炎症小体(LoDoCo2亚组分析)

2型CMVD:逆转心肌重塑

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增强cGMP通路改善微血管顺应性(PARAMETER研究)  

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降低间质纤维化(EMPA-HEART试验)

3型CMVD:预防远端栓塞

术中保护装置:  

远端栓塞保护装置(如FilterWire)用于SVG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适用于高血栓负荷病变(TOTAL研究)  

术后强化抗栓:  

替格瑞洛(90mg bid)联合阿司匹林至少1个月  

4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20719_ieku_6855.png

(1)诊断率低下:约60%CMVD患者被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EuroCMVD注册研究)  

(2)治疗反应异质性:需通过IMR动态监测调整方案  

(3)医保限制:多数功能学检查(如IMR)未纳入常规报销  


结论与展望    

20719_reqv_2870.png

CMVD的诊疗需建立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未来方向包括:  

- 人工智能辅助:基于OCT影像的微血管阻力预测模型 

- 基因治疗:AAV9载体递送VEGF-D促进侧支循环形成(KAT301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