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淋巴瘤ASH抢先看】伊布替尼对比BR的长期随访结果和在房颤高风险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研究

【淋巴瘤ASH抢先看】伊布替尼对比BR的长期随访结果和在房颤高风险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研究

1405    2024-12-09 15:48:51   
28133_fyj4_3074.png

第一项:Alliance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该研究是一项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目的是评估伊布替尼单药或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IR)对比传统免疫化疗BR方案在老年初治CLL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共纳入了547例年龄大于≥65岁、之前未接受任何治疗的CLL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BR方案、伊布替尼单药及IR联合治疗的方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基线显示患者中位年龄71岁,包含了6%的del(17p),10%的TP53突变及61%的IGHV未突变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在各组之间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之前发表在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2年PFS率在BR组、伊布替尼单药组及IR联合组分别为74%、87%和88%,今年ASH会议公布的4年PFS率分别为47%、76%和76%,长期的随访显示伊布替尼相对于BR在延长患者PFS上的优势进一步增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与伊布替尼单药相比,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方案没有延长患者的PFS(图1)。亚组分析显示,BR组存在TP53突变与无TP53突变的患者相比PFS更差,但在伊布替尼单药组和IR联合组,存在或不存在TP53突变患者的PFS无显著差异,代表伊布替尼的治疗效果不受TP53突变等高危因素的影响。

28134_d0yy_3638.png
28134_wcvq_2000.png

图1. 2年PFS率和4年PFS率


第二项:Flatiron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CLL患者,特别是在房颤高危及房颤相关性卒中高危患者中,伊布替尼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纳入了2013年2月12日至2021年1月31日接受伊布替尼或其他方案治疗的CLL患者,分为三个队列:所有患者队列、房颤高危患者队列和房颤相关卒中高危患者队列,其中房颤高危患者定义为CHARGE-AF风险评分≥10.0%,房颤相关性卒中高危患者定义为女性CHA2DS2-VASc风险评分≥3分或男性≥2分。主要观察终点为从开始接受初始治疗至开始下一线治疗的时间(TTNT)。

结果显示,接受伊布替尼一线和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190例和1851例;其中房颤高危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17.5%,房颤相关性卒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9.3%和44.5%,而接受了一线和二线及以上的其他方案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388例和4135例,其中房颤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15.6%和20.8%,房颤相关性卒中高危风险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4.3%和50.5%。在其他方案中,免疫化疗是最常见的方案,一线中占42.9%-55.4%,二线以上治疗中占20.8%-26.7%。在高危患者方面,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存在del(17p)突变的发生率为24.0%,高于接受其他方案的患者7.5%。(表1)


表1. 接受一线治疗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随访时

28135_rbm4_7558.png
28135_ml1u_7000.jpeg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受伊布替尼的患者一线治疗中位TTNT为45.9个月;二线及以上治疗中位TTNT为23.6个月,均明显长于接受所有其他方案的患者,在比较接受伊布替尼的房颤及房颤相关性卒中高风险患者与接受其他方案的高风险患者时,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对于伊布替尼和其他方案,接受一线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所有患者队列和高风险队列的TTNT无差异。(图2)

28135_hwwe_9452.jpeg
28135_wfdi_4057.png

图2a. 接受伊布替尼和其他方案的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后的TTNT

28136_lr8p_2517.jpeg
28136_wyqy_1853.png

图2b. 接受伊布替尼和其他方案的患者接受二线及以上治疗后的TTNT

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的CLL患者,接受基于伊布替尼方案治疗的TTNT明显长于接受其他方案的患者,房颤或房颤相关卒中高危患者中显示使用伊布替尼可持续获益,基线时房颤或房颤相关卒中风险不会对CL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后的TTNT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两项研究,Alliance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伊布替尼为基础的方案相比于BR在老年初治患者当中的进一步获益,不受TP53突变等高危因素的影响,同时证实联合利妥昔单抗并未增加伊布替尼单药的效果,伊布替尼单药仍是目前CLL治疗的标准;美国电子健康数据库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房颤及房颤相关性卒中高风险的人群亦可在伊布替尼的治疗中持续获益,与总体人群无显著差异。


今天淋巴瘤微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2021 ASH Abstract 639.

2. 2021 ASH Abstract 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