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淋巴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达到6.68人/每10万人,其中发达城市和地区发病率偏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病例,这意味着,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每年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以5%的速度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淋巴瘤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十名。
“淋巴瘤是一类免疫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组织或者淋巴器官,而淋巴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遍及全身,因此,人体除了指甲、毛发不会发生淋巴瘤,其他部位都可能发生淋巴瘤。”史明霞教授介绍,淋巴瘤是血液科发病率第一的肿瘤,正因为淋巴瘤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疾病具有“伪装大师”之称,诊断起来相对困难。“淋巴瘤患者早期很可能会到其他各种科室就诊,因此很多患者被误诊或者出现发现疾病晚的情况,最终耽误治疗。”史明霞教授介绍,当下,淋巴瘤的病因仍无法准确界定,但可能和以下几点相关。
免疫功能异常
“淋巴细胞本身就是免疫细胞,发生淋巴瘤就是人体免疫细胞——健康卫士‘叛变’了,变成了肿瘤,当我们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或者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行为都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失调,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发展。”
感染的因素
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例如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的发生率高,但大部分人感染后不会有太多症状,但如果这个患者的免疫状况是有问题的,那就有可能因为这个病毒的感染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胃肠道边缘区淋巴瘤。
遗传的因素
淋巴瘤并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家族的易感性是存在的,家族当中有一个人得了淋巴瘤,他的亲属患淋巴瘤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高一些。最后一个是物理、化学因素,化学物质有可能参与淋巴瘤的发生,射线暴露也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运用,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史明霞教授表示,“我们不再谈‘淋’色变,只要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此同时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病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甚至治愈。在众多癌症当中,淋巴瘤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
史明霞教授指出,淋巴瘤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且抗感染没有效果、大量盗汗、皮肤明显的瘙痒、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情况,就一定要提高警惕,须尽早到医院血液科就诊。”另外,对于常见的炎症性淋巴结肿大也不必过度担心,“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当局部有炎症的情况下是会出现局部肿大,但是炎症控制以后这个肿大就会缩小,不会越张越大,往往炎症性淋巴结肿大是伴有疼痛的,这样的淋巴结肿大和炎症有关,不必过度担心。”
关于淋巴瘤的预防,史明霞教授表示,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生活、适度的体育锻炼、饮食的均衡等,才有助于保持正常的免疫状态。另外,还要减少病毒、细菌感染的机会,还要减少有害气体的接触,射线的接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