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a 期肺腺癌在病理分期上处于中期偏晚阶段。对患者来说,能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是幸运的。但 IIIa 期肺癌(主要指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即 N2 阳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目前治疗效果仍不理想,5 年生存率仅 15 - 25%。手术虽能切除可见肿瘤实体,却难以清除血液中的残余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所以术后辅助治疗对提升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化疗:理性看待,审慎选择
(1)化疗的价值与争议
在 IIIa 期肺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里,化疗是重要一环。NCCN 指南推荐,术后辅助化疗为标准方案之一。尽管化疗常被认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存在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会让患者体质变差,但大量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化疗能给 III 期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效降低复发转移几率 。
(2)化疗的适用人群与禁忌
化疗并非适用于所有 IIIa 期肺腺癌术后患者。它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高龄、体质极度虚弱、术后心肺功能中重度不全、合并重症感染、高热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贸然化疗,可能加速病情恶化。这类患者需等身体状况改善、脏器功能恢复后,再评估是否适合化疗;若体质持续恶化无法恢复,则不建议化疗 。化疗前,医生必须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各项检查指标,确保化疗利大于弊。
(3)基因因素对化疗效果的影响
患者自身基因表达水平会影响化疗效果。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 P 糖蛋白(P - gp)表达增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强,以及细胞质耐药因子 ERCC1、β - tubulin I、RRM1 表达改变等,都可能导致化疗耐药,使化疗疗效大打折扣。存在这些基因表达变化的患者,医生和患者需慎重考虑化疗的可行性 。
(4)化疗药物的选择
肺腺癌常用化疗方案是培美曲塞、多西他赛、紫杉醇联合铂类,铂类药物有多种选择。由于紫杉醇过敏反应及其他毒副作用较大,大医院常使用紫杉醇脂质体或白蛋白纳米紫杉醇替代。白蛋白纳米紫杉醇几乎无过敏反应,无需预处理,其他毒副作用也更小 。
靶向治疗:精准医疗,新的希望
(1)靶向治疗的优势
随着医学发展,靶向治疗为 IIIa 期肺腺癌术后患者带来新希望。2019 年最新版指南指出,IIIA 期术后非小细胞肺癌若存在驱动基因阳性(如 EGFR 突变),推荐靶向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
(2)基因检测与靶向药物选择
肺腺癌 III 期术后病人常规进行基因检测很有必要。若检测出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一种原癌基因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等基因存在突变,患者可选择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能精准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阻断生长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与化疗相比,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
IIIa 期肺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在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案中科学抉择。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案利弊,积极配合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