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淋巴瘤病理取样:精准诊疗的关键基石》

《淋巴瘤病理取样:精准诊疗的关键基石》

187    2025-04-17 09:41:06   
6411_pikj_9817.png

在肿瘤医学领域,淋巴瘤作为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的疾病,与肺癌、胃癌等常见实体肿瘤存在显著差异。淋巴瘤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生长,而是呈现全身性、系统性的侵袭态势,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与组织部位。这一特性使得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样本特征极为多样,进而决定了其病理取样方法需依据具体情况精准选择。深入了解淋巴瘤的病理取样相关知识,对于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1

淋巴瘤:独特的疾病特性与多样的临床表现

6411_wspt_4247.png

淋巴瘤的发病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常见的发病情况中,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多见,患者可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区域,自行触及肿大的包块,这些包块可能单个孤立存在,也可能多个聚集。然而,淋巴瘤的 “踪迹” 远不止于此,它还常常隐匿于身体深部组织。深部淋巴结、皮肤、脑组织、肝脏、脾脏、骨髓以及腹腔、腹膜后、纵隔等部位,都可能成为其初始发病或转移侵犯的区域,部分患者甚至以这些部位的病变作为首发症状。

更为特殊的是,部分淋巴瘤患者并无明显的可触及肿块,而是以体腔积液为主要表现。胸膜腔、腹腔、盆腔、心包腔的积液,以及脑脊液中,均有可能检测到淋巴瘤细胞。这种以液体样本中发现肿瘤细胞的情况,虽然相对少见,但却进一步增加了淋巴瘤诊断的复杂性。

2

精准 “侦察”:多样的病理取样策略

6411_odmh_6000.png

鉴于淋巴瘤的复杂性,为实现精准诊断,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采用了多种病理取样方法,每种方法都针对不同的临床场景和样本特点,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

完整切除活检:病理诊断的 “金标准”

6412_6kc8_6316.png

在众多取样方法中,完整切除活检被视为病理诊断的 “金标准”,尤其适用于单个浅表肿大淋巴结的取样。这种方法通过完整切除病变淋巴结,为病理医生提供了全面观察病变组织学特征的机会。从组织结构到细胞形态,病理医生能够像解读详细的地图一样,清晰地了解病变的全貌,从而准确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级以及其他关键病理特征。这对于后续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在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6412_ffsk_8800.jpg

4

部分切除活检:风险与诊断需求的平衡

6413_zow8_6303.png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肿块的特殊位置或大小,完整切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高的风险。例如,颈部淋巴结融合成团且紧邻重要血管、神经时,完整切除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时,部分切除活检成为一种合理的替代方案。外科医生通过切除肿块的一部分,将这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尽管无法获取整个肿块的信息,但该样本仍能为病理医生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进行病理诊断和分型,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

粗针穿刺活检:深部病变的有效诊断手段

6413_cats_5382.png

对于位于纵隔、胃肠道、腹膜后等深部位置的淋巴瘤病变,由于手术切除创伤较大,粗针穿刺活检成为常用的取样方法。临床医生借助管径较粗的穿刺活检针,从不同位置、多个方向获取多条肿瘤组织样本。这种多部位、多角度的取样方式,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病变的异质性,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病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和病理特征,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6

细针穿刺活检:特殊情况下的有限选择

6413_61tp_4444.png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病变部位难以到达或样本获取极为困难,细针穿刺活检可能成为无奈之举。例如,脑脊液样本的获取通常采用细针穿刺的方法。然而,细针穿刺活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由于获取的样本中细胞数量有限,病理医生难以观察到细胞的排列方式和组织构象,这就如同拼图缺少关键碎片,使得病理诊断难以全面、准确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而无法通过免疫组化、基因分型等进一步检测来明确淋巴瘤的具体类型和特征,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指导意义有限,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不被优先推荐。

淋巴瘤的病理取样是精准诊断的关键起始步骤,不同的取样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变部位、样本获取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取样方法,以确保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精准的病理诊断是实现淋巴瘤精准治疗的基石,只有明确了淋巴瘤的具体类型和特征,才能为患者制定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