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解锁胃癌免疫治疗新密码:探索前沿研究与突破》

《解锁胃癌免疫治疗新密码:探索前沿研究与突破》

211    2025-04-16 13:37:41   
21569_bq8t_4386.png

在胃癌治疗的领域中,免疫治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正逐渐开启一扇通往新希望的大门。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免疫治疗在胃癌研究中的前沿进展,探索那些令人期待的突破。

1

免疫治疗的 “七步曲”:肿瘤杀伤的关键路径

21569_21bj_5990.png

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过程宛如一场精密的战役,总共要历经七个关键步骤。从肿瘤抗原的释放开始,就如同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接着,抗原呈递细胞接过 “情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 细胞,激活 T 细胞这个 “战斗主力军”。激活后的 T 细胞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开始归巢并向肿瘤组织浸润。当它们抵达肿瘤细胞附近后,精准识别肿瘤细胞,最终发起致命一击,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这看似简单的七个步骤,背后却涉及众多复杂的生物因子,它们相互协作、相互影响。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因子都像是隐藏在这场战役中的 “宝藏”,成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的潜在靶点。了解这些,是理解免疫治疗研究方向的基础,也是探索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的关键。

2

增加肿瘤抗原:开启免疫攻击的 “信号弹”

21569_uitd_4941.png

(1)肿瘤疫苗:从挫折走向联合治疗的新希望

肿瘤疫苗一直是免疫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它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抗原佐剂型疫苗、全细胞肿瘤疫苗、DC 病毒载体疫苗、DNA 疫苗以及独特型疫苗等。曾经,肿瘤疫苗在胃癌治疗的探索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在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中,无论是辅助治疗、不可切除的三期放化疗后的治疗,还是初次治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以及 3 - 4 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单纯使用肿瘤疫苗都未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肿瘤疫苗的 “大溃败”。

不过,科研人员并未放弃。如今,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聚焦在联合治疗上。以 hs110 疫苗为例,它是一种异基因细胞疫苗,与无理由单抗联合使用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在 1b 和二期临床研究中,1b 期主要评估安全性,二期则关注有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从未经过 CPI 治疗的 A 组有效率为 21%,经过 CPI 治疗后疾病进展的 B 组有效率为 1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 51% 和 55% 。尽管 A 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 2.7 个月,总生存期(OS)尚未报道,但这些数据依然让我们看到了联合治疗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肿瘤疫苗,个体化的新抗原疫苗也崭露头角。科研人员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活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出在免疫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的抗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专属疫苗。华西医院丁振宇教授团队开展的 DC 疫苗一期临床实验,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完全公布,但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长时间的稳定控制,这无疑为胃癌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2)溶瘤病毒:释放肿瘤抗原的 “秘密武器”

溶瘤病毒就像是潜入肿瘤内部的 “特工”,它能够特异性地感染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当肿瘤细胞被裂解后,会释放出大量新的抗原,吸引免疫细胞尤其是 T 细胞前来 “围剿”。在 eb7 keynote 200 研究中,通过静脉注射溶瘤病毒 A21 联合 K 药,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约为 23% - 33%,中位总生存期达到 9.5 个月左右 。这一研究结果为溶瘤病毒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激发了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3)过继性细胞治疗:强化免疫细胞的 “特种部队”

过继性细胞治疗(ACT)主要包括 CAR - T 细胞、TCR - T 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早期,ACT 在临床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理想的肿瘤相关性抗原、存在基因毒性等问题,限制了 CAR - T 细胞的广泛使用。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第四代 CAR - T 细胞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让细胞在完成任务后自主死亡,从而降低风险。同时,高通量测序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工程 T 细胞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供了可能。

21570_es0l_2243.jpg

目前,针对 TIL 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科研人员开发出了快速扩增 TIL 的方法,这使得 TIL 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乃至胃癌治疗成为可能。虽然目前关于 CAR - T 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但科研人员在不断探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突破。

3

激活 T 细胞:为免疫治疗注入 “强心针”

21570_cgpc_7129.png

T 细胞的激活是免疫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T 细胞表面存在着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要激活 T 细胞,一方面可以加大激活受体的作用,踩下 “油门”;另一方面则是阻断抑制受体,松开 “刹车”,恢复 T 细胞的功能。

在激活受体方面,CD28、OX40、GITR 等都属于 TNF 受体超家族成员,围绕它们开展的临床研究众多。例如,OX40、CD27、GITR 等靶点的研究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的目光,研究热情高涨。其中,同时靶向 CTLA - 4 和 OX40 的免疫双抗虽然还处于相对早期的研究阶段,但在动物实验中已展现出一定的疗效,未来有望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

在 GITR 的研究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起初,研究人员尝试使用 GITR 激动剂治疗实体瘤,包括肺癌。结果发现,虽然单纯使用该药物能引起 Treg 细胞降低和 T1 factor 细胞增加,但并未产生明显的临床效果。经过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将 GITR 抑制剂与 PD - 1 抗体联合使用,能够产生良好的临床效应。这一研究不仅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醒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更要以临床终点为重要参考,切实为患者带来实际的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在胃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问世,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