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肺癌早筛早诊:守护肺部健康的关键防线》

《肺癌早筛早诊:守护肺部健康的关键防线》

86    2025-04-15 14:34:58   
23740_5gwp_1986.png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形势尤为严峻。男性群体中,肺癌稳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头把交椅;女性群体里,它也在发病率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更令人揪心的是,无论男女,肺癌的死亡率都处于高位 。但值得庆幸的是,早期肺癌(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 5 年生存率能达到 80% 。可惜的是,临床上仅有约 15% 的肺癌能在早期被精准诊断,绝大多数患者(70% - 80%)确诊时已步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难度大增,五年生存率也大打折扣 。因此,深入了解肺癌的早期表现,掌握有效的筛查方法,成为我们对抗肺癌的关键所在。

1

识别肺癌早期 “预警信号”

23740_z6zd_5148.png

肺癌早期,身体会发出一些独特的 “信号”,虽然这些症状可能看似平常,但背后或许隐藏着重大隐患。

(1)咳嗽性质突变需警惕:

咳嗽是肺癌早期常见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从轻咳到剧咳,痰液量也因人而异 。对于长期慢性咳嗽的人群,如果咳嗽频率突然改变,或者原本的咳嗽转变为刺激性干咳,这很可能是肺癌发出的警示,必须予以重视。

(2)痰中带血不可忽视:

肿瘤引发的炎症会破坏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进而导致出血,血液混入痰液中,就会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且呈间歇性发作 。40 岁以上的吸烟男性,若出现痰中带血、血丝或小血凝块,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应尽快就医排查。

(3)胸痛特点暗藏玄机:

早期肺癌引发的胸痛通常较为隐匿,多为间歇性、不太剧烈的胸部闷痛或隐痛,疼痛位置不固定,与呼吸的关联也不紧密,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一旦癌肿侵犯胸膜,胸痛会变得剧烈、持续且位置固定。

23741_oqsz_9498.jpg

(4)发热反复需排查:

肿瘤阻塞气道引发肺炎时,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轻者可能只是低热,重者则会高热。使用退烧药后体温虽可暂时下降,但很快又会回升。特别是 45 岁以上的男性烟民,如果反复出现同一肺部部位的感染和发热,且治疗效果不理想,一定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5) 特殊体征或暗示肺癌:

杵状指表现为手指、脚趾的第一关节肿大,指甲弯曲突起并伴有疼痛 。与之常相伴的关节炎,会出现肘、膝、腕等关节游走性的烧灼样疼痛,活动受限,还可能伴随关节水肿和胫骨、腓骨骨质增生 。多发性周身性肌炎则体现为全身进行性无力,食欲逐渐减退,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和起床 。

另外,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抗痨治疗却效果不佳,X 线检查发现病灶阴影不断增大,出现节段性肺炎、肺不张或偏心空洞等情况;以及长期吸烟人群、在工矿工作的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和有家族肿瘤病史者,都属于肺癌的高风险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

2

明确肺癌高危因素,主动预防

23741_nb5q_5661.png

尽管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吸烟、家族遗传以及年龄增长带来的基因变化,是已明确的主要高危因素 。对于有家族病史和因年龄增长面临基因风险的人来说,敏锐察觉早期症状并定期筛查是关键;而对于吸烟这一可控因素,戒烟是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措施。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保证厨房良好的通风条件,从事特殊职业时做好防护工作,都有助于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

3

借助科学筛查手段,精准发现肺癌

23741_awry_8230.png

当身体出现可疑症状,或者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时,及时进行科学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途径。

(1)X 线胸片:

基础初筛手段:X 线胸片是临床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辐射剂量低的优点 。借助先进的 DR 技术,它能够发现直径约 1 厘米的早期肺癌病灶 。然而,其对小于 1 厘米的微小病灶敏感度较低,容易出现漏诊情况。

(2)螺旋 CT:

精准筛查利器:低剂量螺旋 CT 在肺癌筛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清晰发现肺部 4 毫米的微小结节,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也更为准确,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尤其是 I 期肺癌)的发现概率 。不过,由于其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不适合过于频繁地进行检查。

肺癌早期发现和诊断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要时刻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积极主动进行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在肺癌的防治中抢占先机,为健康赢得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