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诊疗全析:从精准判断到前沿治疗策略》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诊疗全析:从精准判断到前沿治疗策略》

949    2025-04-11 13:51:19   

21098_84xr_5663.png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领域中,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当患者经过治疗获得明确疗效并停止相关治疗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迹象,这便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复发。复发分为临床复发和生化复发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判断标准和治疗策略都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1

复发的类型与判断标准

21098_eges_4825.png

(1)临床复发

临床复发意味着病情出现较为明显的进展。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会考虑临床复发:出现新的骨病变(骨质疏松性骨折除外)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已有的可测量病变,如浆细胞瘤大小增加 50% 且绝对值大于等于 1 厘米;出现高钙血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大于等于 20 克每升;从治疗开始,血肌酐上升大于等于 176.8 μmol/L 且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血清 M 蛋白相关的高粘滞血症等。一旦确定为临床复发,应立即启动化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2)生化复发

生化复发相对较为隐匿,主要体现在血液指标的变化上。对于仅有生化复发的患者,并非立即开始治疗。当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增速加快,即在三个月内增加一倍时,才需要启动治疗。而对于无症状的生化复发患者,若受累的球蛋白上升速度缓慢,通常只需观察,建议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复发的症状与检测指标

21099_3ukj_3689.png

复发时的症状往往与初次患病时相似,主要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等方面。高钙血症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多尿、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动过速等症状;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尿泡沫增多、血尿,严重时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贫血会使患者感到乏力、易疲劳,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骨病则表现为腰痛、腿痛,严重时翻身、走路、打喷嚏等日常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

在检测指标方面,血尿中 M 蛋白升高、受累与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间差值增加 25%、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升高大于等于 25%、出现新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病变、循环浆细胞增加大于等于 50%,只要符合以上任何一项,都提示患者疾病有进展,可能出现了复发。这里的 M 蛋白是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包括轻链、重链等。

3

复发后的治疗策略

21099_he1q_2175.png

(1)治疗目标的差异

首次复发和多线复发的治疗目标有所不同。首次复发时,治疗的重点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尽可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而多线复发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再争取最大程度的缓解。

(2)具体治疗方案

A. 首次复发治疗:如果首次复发的患者身体能够耐受,医生通常会选用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或 CD38 单抗的三到四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如 DRD 方案、DVD 方案、DID 等。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方案。但如果患者在六个月内复发,为了避免原有治疗方案的耐药问题,应尽量换用无相同作用机制药物组成的方案。

B. 多线复发治疗:对于多线复发的患者,如果对原化疗方案仍敏感,可以继续选用原化疗方案;若已产生耐药,则需要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对于对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均耐药的患者,含 CD38 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此外,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还有多种方式。首选推荐患者参与 CAR - T 等临床试验,这为患者提供了尝试最新治疗方法的机会;对原化疗方案敏感的初发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化疗方案;也可以选择如达雷妥尤单抗等新药进行联合治疗;自体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也是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4

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知识

21099_rrxu_7576.png

(1)疾病分型

准确的分型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根据 M 蛋白的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 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双克隆型、不分泌型、轻链型(包括 κ 轻链型和 λ 轻链型)。不同的分型在占比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例如,不分泌型具有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但容易因未做骨髓活检而漏诊,常伴有溶骨改变与弥漫骨质疏松,占比约为 3%;轻链型瘤细胞生成快,病情进展迅速,常有骨损害,易出现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差,占比约为 10%;IgG 型具有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患者免疫力低下,易诱发感染,占比最高,可达 44%。

21100_blm6_6097.png


(2)疾病分期与预后

了解疾病的分期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分期体系是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判断的分期系统。根据 β2 - 微球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细胞遗传学高危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期。一期患者 β2 - 微球蛋白 < 3.5mg/L、白蛋白大于等于 35 克、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且非细胞遗传学高危;三期患者 β2 - 微球蛋白 < 5.5mg/L、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且为细胞遗传学高危,需通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定;不符合一期和三期标准的则归为二期。

不同分期患者的预后差异明显。以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为衡量指标,一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以及三年预期生存率都显著高于二期和三期患者。例如,一期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长,中位总生存期也相对可观,三年预期生存率较高;而三期患者的这些指标则相对较差。

(3)生存期与前沿治疗

在过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为三到五年。但随着医学的进步,通过尽早诊断、坚持治疗以及新药的应用,现在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一般可生存五到七年,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十年以上。

国内外最新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用于首次复发患者的治疗。达雷妥尤单抗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既能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细胞,又能激活免疫杀死骨髓瘤细胞。临床证据证实,该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最长可扩大 27 个月,且首次复发疗效更佳,为复发的 MM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虽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出现。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了解相关知识,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疾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